如果单论票房,《封神》输的太过彻底,按照第一部投资14亿的预算,票房超过22亿也就勉强回本。
(相关资料图)
目前按照每天几千万的速度,周末票房上升一下,24亿这个词还很遥远。
但如果说起口碑,它简直赢麻了!
《封神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神,而他的成功不光是内容本身,更多的是还是国人对好电影的憎恶。
因为他们不期望出好电影,所以他们会尽可能的对电影内容进行讽刺,进行谩骂。
就这样,《封神》在一群自诩为“爱国人士”的笔下活了过来,很艰难,但活下来了。
01年的《蜀山传》,这群自诩为“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”,对着《蜀山传》的各种指控,堪称妙笔生花。
结果换来的是什么?
换来的是18年之内,没人敢触碰所有关于影片中有特效制作的电影!
导致中国电影一下子被国外拉开了差距,徐帆说过:“我们现在的技术落后国外20年”。
这是什么概念,这20年的时间差,不是那些自诩精英人士拉开的吗!
20年之后,说起特效《蜀山传》还是国内特效的祖师爷!
所以我很庆幸,《封神》能在精英们的笔下重生,这是创造了多大的奇迹!
好像自从我上大学之后,我逐渐发现我们现在还沉浸在宣发的问题上。
电影的票房能否大卖,70%是取决于宣发,并不是真正的电影内容质量。
好比《孤注一掷》,剧情内容逻辑问题太多,它的成功取决于宣发和题材。
面对诈骗这个问题,很多人感同身受,所以他们愿意为自己之前的错误来找一个答案。
而《封神》不一样,它的问题输在了宣发上,宣发可有可无,甚至还不如没有宣发,那样估计效果会更好。
同时还伴有封神这个大ip,有好有坏。
它的口碑是经过时间验证,是能够扛得住口碑的保持。
下面来聊聊为什么能成功!
《封神》的原著就是个宝藏,没有细节,没有心理特写,没有逻辑关系,只有一系列脑子有问题的神仙们。
这就导致了给后人规划了一个大圈子,在这个圈子内,你可以随便修改。
但有意思的是,原著缺点那么多,后人的改编竟然都没有强于原著,这就说明水平真的不及格!
1:殷寿
荀子对他的样貌有过评价:“长巨姣美,筋力超劲”。
但原著中殷寿的形象时常不一样,比如妲己看到伯邑考后,回头再看殷寿,心中的形象是:暗味之人,不甚动人。
接着到99回,外貌变成了:神威天纵,戴冲天盔,锁子甲,越战越勇,令对方大将心生害怕。
殷寿可以和云中子一起交流论道,但同时又对妲己言听计从。
从这里就可以看出,原著的漏洞很多,比如对邓婵玉,妲己,小娥,是一样的描写。
连形容词都大差不差!
其实很多时候,都是后人对殷寿这个人的改写,他们把问题都放在了妲己身上,但却忘了武王到底是伐谁,是殷寿还是狐狸?
所以在原有的基础上,导演对片子中的内心和人设进行重塑,以现代的眼光来进行重新调整。
2:重塑身份信息
比如伯邑考,姜皇后,比干,姬昌这些人物有了真正的灵魂,有了自己内心的戏份,并不是原著中一个个扁平的角色。
第一部中把亡国只因这件事讲清楚了,到底是谁的问题,又是谁的责任,讲的很明白。
最大的惊喜是解除了那些宿命论!
不要讲天道,也别说注定的故事,就以人来进行贯穿全局的动机和印子。
3:恢复殷郊身份
可千万不把他当回事,不知道作者是什么想法,只有在《演义》中殷郊是个8线的小配角。
可除了演义,在《平话》中,还有《三教源流》中,殷郊是绝对的主角。
殷郊是有着很强的战力,经过学成归来,带军弑父和妲己。
原著中把殷郊想要推翻商的设定都转嫁给了妲己,这就导致后世一听到是妲己,都觉得是祸水!
所以在原著中,妲己的身份很矛盾,一边要祸害商,一边又帮助殷寿,有一个特写是半夜去周营。
在电影中改编的剧很好,先讲明白谁是主角,讲明白人物关系,捋顺了在往下进行。
逻辑问题也存在,但在这个暑假,是除了《八角笼中》外,问题最少的一个,但同时是整个暑假口碑最好的那一个!
有人问:《封神》算赢吗?
我得回答是:算也不算,电影的口碑其实比票房更重要,上一部积累的口碑都会转化到下一部。
但同时又不算,因为在那些对电影憎恶的心中,你就是拍出了他们心中所想,哪怕他们对你心服口服,但还是会长篇大论的挑刺!
封神的成功,不止是片子的内容,而是它所带来的意义。
18年之后,有人愿意在特效的问题上,去向着国外靠近,我觉得这就是这些导演们的努力。
不喜欢可以,但不要随意批评,更不要变成那些只会找存在感的“精英们”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中母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